人生只是一個過程
好的或壞的何必太去計較
因為我們就是這麼地眇小
稍縱即逝
微不足道

2008-12-19

社會責任投資:讓錢為環境和群眾說話(上)




近年來,國際間對於「綠色投資」、「社會責任投資」的概念,有了更多的實驗與實踐。而由於「綠色投資」多僅將目光鎖定在特定產業趨勢上,本文將以涵蓋範圍更廣、實踐也最多的「社會責任投資」(Society Responsibility Investment,以下簡稱SRI),作為主要的探討焦點。

國際間發展社會責任投資的經驗,對於台灣的資本市場而言,具有相當的啟發:就以日本來看,社會責任投資的投資精神,讓過往日本傳統上對於「股市」、「炒股族」的投機性抱有負面觀感、而從未進行投資的族群,展開了人生的第一次投資。

也因此,社會責任投資的另一層意義,即是擴大了投資者的規模、讓更多能量願意進入資本市場,長期持有具有社會責任意識的企業,並與之共同成長,從而促發企業產生更多的正面價值──這是面臨淺碟化疑慮的台灣資本市場,可以汲取的國際經驗。

國際對企業社會責任議題日益關注

社會責任投資,其基本的定義為:「將個人價值觀和社會關注議題,整合融入投資決策中,在『財務目標』和『企業所造成的社會及環境影響』之間,取得平衡。」

目前國際上,社會責任投資的相關指數已漸趨成熟,且各有欲突顯的價值觀。例如道瓊指數編製公司於1999年創立「道瓊永續性指數」(DJSI),排除菸草、酒類、博奕,著重於社會、環境、經濟表現良好的企業。而倫敦證交所與金融時報共同成立「富時指數公司」,創立的「FTSE 4 GOOD」系列指數,則是著重於社會、環境、人權面表現傑出的企業。上述指數,已成為眾多基金、退休基金管理機構進行長期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。

環境、社會、公司治理:評估企業表現的三大面向

可以發現,社會責任投資並沒有僵固定義,而視所欲突顯的價值觀而定。不過,太過廣泛反而讓人難以依循,就這方面,「責任投資原則」(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,PRI)倒是給了一個很好的指引。

2006年4月底,當時的聯合國祕書長安南(Kofi Annan),集結全球投資機構,聯合發表「責任投資原則」,共同承諾「作為投資機構,有責任追求投資人最佳的長期利益。基於受託者的角色,我們深信環境、社會、公司治理(environmental, social,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;ESG)議題,將會影響投資組合的績效表現……同時我們也認知到,責任投資的各項原則運用,可以使投資者與更寬廣的社會目標,結合在一起。」並與來自全球16個國家、擁有超過2兆美元資產的投資機構,一起在美國證交所正式簽署這項原則。

也因此,「環境、社會、公司治理」(ESG)三個面向,目前已是社會責任投資進行投資決策時,除了評估企業財務表現之外的重要考量。

絕非「以腳投票」!

傳統上,一般人誤以為社會責任投資是一種「獎勵好的、剔除壞的」思維,對當下表現不佳的企業,不給予任何支持的機會;或是當資產組合中的企業表現不理想時,即採取「淘汰法」、「以腳投票」的方式,將之拋售。

事實上,當企業表現不佳、或其舊有思維不具備永續發展精神,最好的方式,並非撒手不理或是採取抗爭的方式迫使改變,而是投資者積極提供策略、管理上的有效建言,俾使企業持續改善。

這並非只是理想。2002年,由一群天主教修女掌管的宗教團體退休基金,以奇異電器(General Electric)的股東身分,要求該公司公佈溫室氣體排放量,同時要求董事會採取做法,提升能源效益以對抗氣候變化。起先這項提議被執行長伊梅特(Jeffrey Immelt)所駁回,結果卻有23%的奇異投資者支持此一提案,促使該公司重新檢試既有策略,結果發現:若能以能源效益作為企業核心宗旨之一,不但公司聲譽可獲提升,而且可在5年內額外創造至少100億美元的營收,於是,該公司在2005年在集團內部著手發展一個劃時代的新計畫:「綠色創想」(ecomagination),從而為該公司帶來新的價值。

此一作法,即是「股東行動主義」(Shareholders Activism)的實踐。有越來越多的西方國家投資者,採取上述積極性的精神,進行社會責任投資。根據彭博資訊(Bloomberg)的統計資料,截至2005年年底,市場上已經有90支奉行行動主義的基金,投入長期資金、積極提供建言,使投資標的產生更大價值。儘管數量仍屬稀少,但此類螞蟻雄兵力量的投入,對於整體環境的永續發展,會產生相當程度的助益。
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刊登
資料來源:環境資訊中心 作者:城國斌(嘉鼎資本管理集團)

Me